本人在7月13日嘗試用科學方法「可拓學」(它是用形式化模型來研究事物拓展的可能性以及開拓創新規律與方法)來分析問題及提出可行方案,以解決社會上的矛盾問題。建議己電郵給政府人士。以下主要用「可拓學」的拓展分析的發散樹來增加可行方案的數量。
(一) 對民陣的5大訴求
(i) 完全撤回修例,(ii) 收回暴動定義,(iii) 撤銷反送中抗爭者控罪,(iv) 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追究警隊濫權責任 和 (v) 立即實踐真雙普選,有以下建議。
1)
除了暫緩《2019年逃犯及刑事事宜相互法律協助法例(修訂)條例草案》(逃犯條例)即無期擱置 或 壽終正寢,建議加入重啟門檻。(如: 市民共識 或 2/3 立法會議員)
2)
定義暴動範圍縮小至只適用於如衝擊,粗暴衝擊的抗爭者身上。
3)
提出檢控抗爭者的範圍縮小至衝擊,粗暴衝擊的犯法行為上,對年齡
<18的學生及大學生及只有輕度衝擊抗爭者寫求情信。
4)
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去調查所有相關者,包括警隊及抗爭者、政府、傳媒、政治人物等等。可外判外國退休大法官(如英國)用民主國家對示威衝擊的應對為基準來調查。 還原整個事件,調查不涉及刑責,
各方得已改善。
5)
至於重啟雙普選,在時機上要獲得市民共識,在831框架及2/3立法會議員支持。現在社會氣氛不適宜討論政改。
(二)與學生公開對話
中文大學及科技大學與港大、城大、理大、浸大及香港演藝學院的學生代表,提出與林鄭會面的兩大條件,包括進行包括各界人士的公開對話,及承諾對參與近日行動的示威者不作追究。
經分析後有以下建議:
可收窄範圍到只追究粗暴衝擊的示威者. 如對話不行, 可以聆聽或給他們發表的機會.
建議與其他持份人溝通, 用關係網分析出對抗爭者(特別是學生)產生影響的人士及組織如下: 校長會、教協 & 教聯、家長會、青年會、學生會以及監測KOL平台資訊.
(三) 抗爭市民在「連儂牆」表達意見的建議
全港多處地方有市民設立,讓人貼上留言表達意見的「連儂牆」,但部分地區有人反對設立,出現衝突場面。
可以考慮時間空間分隔或以網上方式表達.
i) 學生 / 市民 (包括支持者) / 各界人士 發表逃犯條例引起的事宜的意見在政府指定地點 / 流動地點的連儂牆 / 社交平台. 地點 / 流動地點的連儂牆可變成旅遊景點.
ii) 政府設十八區虛擬連儂牆, 條件是不可有仇恨及不法言論.
希望能拋磚引玉, 以科學方法解決社會上的矛盾.
1 則留言:
Virtual 冇用,示威者:「達唔到令無知、少上網的港豬醒覺」
(呃唔到like)
樹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