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30日星期日

貧富懸殊:香港貧窮問題的成因與出路 (Lecture 7)

The lecture 7 of General Education and Public Affairs Certificate Course (通識及公共事務證書課程) was held on 29 October 2010. I would like to summarize using Chinese below.

第七課 (29 October 2011)
貧富懸殊:香港貧窮問題的成因與出路
馮可立教授主講(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名譽副教授/新力量網絡理事)

馮教授在1974年開始做社會工作,後來到中文大學教書而他主要的研究是貧窮問題。在這個問題上,只考慮收入是沒有意思的。


馮教授認為貧窮的原因有兩類。
一、弱勢社群(welfare poor),他們沒有生產力,入不敷支;需要社會保障。
二、在職貧窮(working poor),財富分配懸殊,需要廉價的社會服務。
馮教授說在70年代時,低下階層用政府的廉價社會服務,他們之後儲蓄到金錢,增加了生活機會(life chances)。


世界銀行的絕對貧窮的計算是以第三世界最貧窮的國家來看。馮教授認為貧窮其實是相對性的。


香港曾經有過基本生活開支的研究來定綜援金額。這研究是由麥法新博士在1994年完成及發表的。
跟據國際勞工組織(ILO),工資中位數的一半便是貧窮線。馮教授說貧窮是生活的問題。貧窮有得捱,但最痛苦是貧病交織,就沒法子去捱。


香港低下階層目前遇到的三大問題如下:
一、生活機會(life chances
二、財政收入(income)停滯或下降
三、社會支援(social support)的不足


馮教授討論到社會的流動性。他說向上流動有兩個方法,一是讀書作專業,另一是找機會賺得第一桶金。但讀不了書的勞工,他們現在只有向橫流動又要面對非長工化的現實。


二元化勞動市場的存在已經被確認了。低技術工人的失業率遠高於專業人士。


馮教授用世界銀行的三大方向及一大機制作總結。
三大方向是穩定收入(Security),增加生活機會(Opportunity),及增加社會支援(Empowerment)。
一大機制是建立對窮人友善的市場(Poor-people friendly market)。


Reference:
新力量網絡SynergyNet - http://www.synergynet.org.hk/b5_index.php


沒有留言: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