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3日星期三

九七後的香港社會:階級衝突與社會矛盾 (Lecture 7)

The lecture 7 of General Education and Public Affairs Certificate Course (通識及公共事務證書課程) was held on 30 October 2010. I would like to summarize using Chinese below.

第七課 (30 October 2010)
九七後的香港社會:階級衝突與社會矛盾
呂大樂教授主講 –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 / 新力量網絡主席)

首先, 呂教授說了時下一些對九七回歸後誤導的言論. 如下:
· 華資比英資更為剥削?
· 特區政府較殖民政府更偏幫資產階級?
· 以前港人對有權有勢的人沒有怨言?

呂教授解釋在一九九七年前, 英資有很多專利. 而英資財團分了山頭, 各不相干. 還有是他們不認識華人社區及不懂做華人生意. 所以在九七年前, 有錢人會用金錢影響政治, 但港人不太覺得影響自己生活. 但華資財團是家族生意, 多數是以地產發達, 之後伸展到各行各業及影響到港人的生活.


在八十年代中期, 香港社會經濟發展是一個對外開放的經濟體以出口導向的製造業為主. 之後是外向的服務業. 當時增加了就業及創業的機會.
下圖顯示出勞動人口按職業分佈. 高學歷有專業及行政, 經理; 低學歷有文員,銷售, 服務及生產等. 在81-91年間, 生產職業是負增長.

下圖是比較近期的勞動人口按職業分佈. 低學歷的工種很多都是負增長.


呂教授說香港作為全球城市也跟隨這類城市一樣, 發展出一個二元經濟結構. 如下:
· 高端的財經金融及商業服務
· 低端的勞動密集服務工種
香港不是沒有經濟增長, 也不是沒有社會流動的機會, 但流動的形態有所改變, 就是高學歷門檻.

下圖顯示專業及行政, 經理的變化. 金融及商業服務不斷上升.


下圖顯示各主要行業薪金指數. 金融業一枝獨秀.


在內地工作的香港居民數目持續增加.


在內地工作的香港居民的教育水平要求也不斷提升.


在內地工作的香港人之行業分佈有所改變. 製造業減少, 但貿易,酒店及飲食業增加.


而在內地工作的香港人的職業分佈發現, 專業需求增加, 但經理職業輕微減少.


表13及表14 是反映出中港經濟融合在公共機構及私人企業的不同看法. (I及II 是中產階級.)
對於公共或非營利機構的人來說, 大部分回答沒甚麼影響.


對於私人企業的人來說, 大部分回答有一些機會.


呂教授對二元經濟的總結如下:
中產階級之中, 有流動的 及在地的 , 這與學歷無關, 關鍵在於產業.
在一九九七年後, 對入息中位數的人衝擊最大, 而且收入最高的階層和中位的階層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大.


呂大樂教授的書 “四代香港人”. 讀後很有共鳴.


呂教授在書上簽名留念.


Reference:
呂大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新力量網絡SynergyNet - 通識及公共事務證書課程
http://www.synergynet.org.hk/b5_m9_detail.php?id=1035
新力量網絡SynergyNet 的網誌 (Facebook): http://zh-hk.facebook.com/notes.php?id=250164765864

沒有留言: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