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課 (9 October 2010)
回歸後的香港經濟:危機、轉型與出路
羅祥國博士主講.
首先, 羅博士介紹香港的經濟發展從1997至2010.
香港的GDP增長率波動很大. 下圖表示出有兩年是負增長 (如1998及2009).
我們經歷了6年的通縮從1998至2003, 而且失業率在2003高達8.9%. (但2009只達5.4%)

但下圖表示出香港的經濟以GDP增長率來看是有持續向下的趨勢.

香港的經濟危機大部分是外來或中國內地的如:
· 1973-1975 – 第一次石油危機及全球股市危機
· 1982-1983 – 第二次石油危機及中英談判港前途
· 1985 – 美國經濟衰退
· 1989-1990 – 國內 “六四事件”
· 1995 – 國內 “宏觀調控”
· 1998-1999 – 亞洲金融危機
· 2001-2003 – “911事件” 及 SARS
· 2008-2009 – 全球金融危機
羅博士回顧董特首及曾特首的產業經濟轉型政策如下:
董特首的產業轉型政策


曾特首的經濟轉型口號

羅博士批評產業政策沒有目標/指標. 沒有說清楚轉型的目的. 所以他是比較悲觀的.
他說到中央對香港的強力支持如大量H股在港上市, CEPA在2003年生效及自由行等. 但珠三角未來有不少行業會與香港競爭.
羅博士提到香港競爭力 “盲點” 是創新科技被亞洲各國拋離; 還有地產建築業不在四大支柱產業中(如金融(~16%GDP), 航運和物流(~23%GDP), 專業服務(~8%GDP)及旅遊業(~4%GDP)).

最後羅博士總結經濟政策目標及社會政策目標如下:
1. 達至和諧社會. “和諧”指人人有飯食 (全民就業), 個個可發言 (一人一票).
2. 政府只追求高經濟增長, 但高增長不等於人人有飯食; 社會對最低工資已有共識.
3. 香港貧富懸殊情況不斷惡化, 必須正視; 沒有一人一票, 這問題不會被政府重視.
4. 促進安居樂業.
5. 80後需要什麼?
在Q&A節中, 羅博士論及金融中心. 這是看當地的國際業務多少及有多少資金借出等. 香港的銀行及保險的國際業務比較少, 但證券比較多. 長期來說, 港幣應該考慮與人民幣掛勾.

我們傳閱羅博士的兩本書.
香港經濟轉型與新產業政策

香港金融業概況及發展政策

Reference:
http://www.synergynet.org.hk/b5_m9_detail.php?id=1035
先鞏固支柱抑覓新產業?港各界意見尚未統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5-29)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9/8/1/8/100981833.html?coluid=9&kindid=3830&docid=100981833&mdate=0529090555
我們經歷了6年的通縮從1998至2003, 而且失業率在2003高達8.9%. (但2009只達5.4%)
但下圖表示出香港的經濟以GDP增長率來看是有持續向下的趨勢.
香港的經濟危機大部分是外來或中國內地的如:
· 1973-1975 – 第一次石油危機及全球股市危機
· 1982-1983 – 第二次石油危機及中英談判港前途
· 1985 – 美國經濟衰退
· 1989-1990 – 國內 “六四事件”
· 1995 – 國內 “宏觀調控”
· 1998-1999 – 亞洲金融危機
· 2001-2003 – “911事件” 及 SARS
· 2008-2009 – 全球金融危機
羅博士回顧董特首及曾特首的產業經濟轉型政策如下:
董特首的產業轉型政策
曾特首的經濟轉型口號
羅博士批評產業政策沒有目標/指標. 沒有說清楚轉型的目的. 所以他是比較悲觀的.
他說到中央對香港的強力支持如大量H股在港上市, CEPA在2003年生效及自由行等. 但珠三角未來有不少行業會與香港競爭.
羅博士提到香港競爭力 “盲點” 是創新科技被亞洲各國拋離; 還有地產建築業不在四大支柱產業中(如金融(~16%GDP), 航運和物流(~23%GDP), 專業服務(~8%GDP)及旅遊業(~4%GDP)).
最後羅博士總結經濟政策目標及社會政策目標如下:
1. 達至和諧社會. “和諧”指人人有飯食 (全民就業), 個個可發言 (一人一票).
2. 政府只追求高經濟增長, 但高增長不等於人人有飯食; 社會對最低工資已有共識.
3. 香港貧富懸殊情況不斷惡化, 必須正視; 沒有一人一票, 這問題不會被政府重視.
4. 促進安居樂業.
5. 80後需要什麼?
在Q&A節中, 羅博士論及金融中心. 這是看當地的國際業務多少及有多少資金借出等. 香港的銀行及保險的國際業務比較少, 但證券比較多. 長期來說, 港幣應該考慮與人民幣掛勾.
我們傳閱羅博士的兩本書.
香港經濟轉型與新產業政策
香港金融業概況及發展政策
Reference:
http://www.synergynet.org.hk/b5_m9_detail.php?id=1035
先鞏固支柱抑覓新產業?港各界意見尚未統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5-29)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9/8/1/8/100981833.html?coluid=9&kindid=3830&docid=100981833&mdate=0529090555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